竹茹的药用价值:
㈠名称:竹茹
㈡拼音:Zhú Rú
㈢英文名:Bamboo Shavings
㈣别名: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皮、淡竹皮茹、竹二青、竹子青
㈤药材类别:藤木类
㈥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
㈦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㈧性味:性微寒,味甘。
①《纲目》记录:甘,微寒,无毒。
②《药性论》记录:甘。
③《别录》记录:微寒。
④《本草再新》记录:味甘辛,性微寒,无毒。
⑤《药品化义》记录:味苦,性凉。
㈨归经:入胃、胆经。
①《本草经解》记录:入膀胱、脾经。
②《药品化义》记录:入胆、胃二经。
③《本草经疏》记录:入足阳明胃经。
④《本草再新》记录:入心、肺二经。
⑤《本草求真》记录:入肺、胃。
㈩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论述:主噎膈,鼻衄。
2.《药性论》论述: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别录》论述: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4.《本草蒙筌》论述: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5.《本草述》论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6.《本草正》论述:治肺痿唾痰,尿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癎,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7.《纲目》论述: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癎,妇人胎动。
8.《本草再新》论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瘀血,消痈痿肿毒。
9.《本经逢原》论述: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咳逆唾血,产后虚烦,无不宜之。《金匮》治产后虚烦呕逆,有竹皮大丸。《千金》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有甘竹茹汤;产后虚烦头痛,短气,闷乱不解,有淡竹茹汤。内虚用甘以安中,闷乱用淡以清胃,各有至理存焉。其性虽寒而滑能利窍,可无郁遏客邪之虑。
10.《药品化义》论述: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11.《本草经疏》论述:《经》曰,诸呕吐酸水,皆属于热。阳明有热,则为呕啘;温气寒热,亦邪客阳明所致。竹茹,甘寒解阳明之热,则邪气退而呕啘止矣。甘寒又能凉血清热,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劳复也。
竹茹的营养价值:
化学成份:含木质素、纤维素。淡竹的竹茹含有对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的成分:2,5-二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丁香醛(syringaldehyde),松柏醛(coniferylaldehyde)。另含对苯二甲酸2'-羟乙基甲基酯(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2'-hydroxyethylmethyl 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