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也明确提出:“对提升集聚区内外互联互通水平的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优先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并给予支持。”
一、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创新,一直是蚌埠发展最鲜明的特质、最显著的基因、最强劲的动能。持续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5%、全省第5位,科技成果转化率80.1%、全省第1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81户。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250家。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个,32个项目获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2023年,蚌埠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居全国第56位,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居第57位。
马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近年来,蚌埠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聚力攻坚突破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我们成功下线我国第一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高效模组,并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300MW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生产线,光电转换效率20.3%,刷新世界纪录。新型显示产业,建成了国内首条8.5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生产线,国内率先研发出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稳定量产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高强柔性盖板玻璃原片解决“卡脖子”难题,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传感产业,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列入国家集成电路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蚌埠已成为安徽省唯一拥有集成电路和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生物化工产业,蚌埠是全国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安徽丰原集团已掌握了从农作物秸秆制备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生物可降解餐具唯一官方供应商。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了动力电池、智能传感器、车载显示、空调电磁离合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昊方机电是全球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行业最大制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8%。
“近年来,蚌埠市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力攻坚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推动老工业基地‘蚌’发生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军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下一步,蚌埠市将构建辐射皖北、链接长三角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蚌埠市将构建辐射皖北、链接长三角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您带来了《关于支持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铁路规划建设的建议》,这对安徽省、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有何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抢抓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前瞻谋划、布局、发展、壮大商业航天产业,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中国航天唯一的综合性总体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揭牌成立规划总面积2000亩的商业航天产业园,拟建设“火箭发动机生产、空天新材料生产、空天电子零配件、空天飞行器总装、空天科技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模块。目前已经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建成投用了大洪山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蚌埠制造的火箭发动机已开始交付市场,深蓝航天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今年将装箭测试。
澎湃新闻:蚌埠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强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请问蚌埠当前瞄准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取得哪些成效?如何有力支撑发展?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枢纽功能,进一步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2023年,全市“一枢纽一基地”完成货运量超9000万吨,实现交易额超200亿元,分别增长17.3%、22.2%,平均降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2个百分点。
澎湃新闻:蚌埠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曾是中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享有交通区位优势。请问近年来,蚌埠在巩固并发展交通枢纽优势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是拓展公铁水空运输通道。高速方面,固蚌、蚌五高速开通运营,固宿高速、五蒙高速、泗蚌高速、蚌明高速改扩建等加快推进,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73公里,普通国省道公路总里程1016.6公里。铁路方面,淮宿蚌城际铁路、合新高铁五河段加快实施,沿淮铁路、亳蚌滁宁城际铁路、蚌埠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等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级规划。水运方面,蚌埠新港改造基本完成,加快淮河、涡河、沱浍河航道整治,积极推进茨淮新河航道整治,全市Ⅱ级航道近150公里。机场方面,民航机场飞行区场道贯通、航站楼主体封顶,民用机场今年将建成通航。
下一步,蚌埠市将持续推进公铁水空基础设施和重大物流平台建设,推动与皖北区域和长三角内沿淮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开放大通道大平台。构建辐射皖北、链接长三角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然而,流量退却后,产业转型才是城市增长的关键。“背水一战”的蚌埠,奋力推进传统产业“退市进园”、腾笼换鸟,正凭借科技创新探寻增长之道。
这座皖北小城,曾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发展工业城市,一度与青岛、无锡齐名,制造了安徽省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台收音机……
二、加快企业搬迁改造。把退市进园作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抓手。累计拨付退市进园补偿资金45.2亿元、供地约5000余亩,5户重点生物化工企业原厂区全部关停拆除,50余户化工企业实现入园管理,搬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百亿元。通过搬迁改造,安徽丰原集团实现了聚乳酸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化生产,打造了全球产能规模最大、产品链条最全、技术工艺最强的聚乳酸产业“内循环”链条。中粮生物科技通过搬迁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产业板块,成为全国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佳先股份通过易地新建,做大主导产品产能产量,成功在北交所上市。八一化工、天润化工等企业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做强做大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蚌埠因水运而生、因铁路而兴。交通优势既是“传承”,也是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蚌埠市大力推进“公铁水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枢纽+通道+网络”体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不断巩固。
二是持续加强物流枢纽建设。铁路无水港、B型保税物流中心、水运口岸相继建成,蚌埠综保区申建上报在审;铁海联运、水运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蚌西欧”、“蚌合欧”国际货运班列陆续开通,“公、铁、水”全方位服务本地及周边外贸企业,皖北中心城市货运集散效应日益凸显。依托铁路无水港,我市相继开通蚌埠至上海、宁波、连云港、南京铁海联运,全方位、多路线为进出口企业服务。2023年,蚌埠铁海联运累计发送铁海联运集装箱8023标箱,增长10.6%。
目前,蚌埠-滁州-南京段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满足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条件。亳州-蒙城-蚌埠段作为“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开工项目已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建议国家层面支持将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铁路中亳州-蚌埠段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指导地方先行开展蚌埠-滁州-南京段前期工作,加快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马军:蚌埠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显,202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3年拟获安徽省政府督查激励,目前国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创建,已通过国家评审即将获批。
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近年来,蚌埠市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力攻坚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推动老工业基地“蚌”发生机。
从国家层面看,能够进一步串联京广高铁、京港高铁、京沪高铁、京福客专、沿淮铁路等多条高速铁路,形成中西部地区连接长三角地区距离最短的客运通道。
►下一步,蚌埠市将抢抓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机遇,聚焦全国“两会”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具有蚌埠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市。
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铁路是链接皖北地区和长三角的重要干线通道,对增强安徽北部发展动能,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部署,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建链,紧盯“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坚定不移抓双招双引、抓项目建设、抓资金等要素保障,着力构建具有蚌埠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市。
三、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新业态,出台全省首个禁止、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建成全省首个“光伏建筑一体化监测智慧平台”,光伏建筑装机容量607兆瓦、全省第1位。万元GDP能耗下降2%,获批建设全省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100%。
马军:蚌埠因水运而生、因铁路而兴。交通优势既是“传承”,也是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蚌埠市大力推进“公铁水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枢纽+通道+网络”体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不断巩固。
►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铁路是链接皖北地区和长三角的重要干线通道,对增强安徽北部发展动能,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安徽层面看,将成为联通安徽省亳州蒙城、蚌埠怀远等百万人口大县的皖北城际网骨干线路,对巩固拓展皖北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皖北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在哪下载安装?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好用吗?
作者: 一稞糖 01:51981.61MB
查看433.36MB
查看67.9MB
查看179.44MB
查看888.91MB
查看123.30MB
查看695.17MB
查看495.79MB
查看876.42MB
查看826.74MB
查看888.69MB
查看898.27MB
查看335.33MB
查看214.70MB
查看859.40MB
查看287.86MB
查看707.36MB
查看347.22MB
查看395.40MB
查看297.91MB
查看678.47MB
查看543.54MB
查看356.78MB
查看255.42MB
查看849.17MB
查看423.64MB
查看701.31MB
查看415.22MB
查看838.98MB
查看706.61MB
查看693.86MB
查看335.91MB
查看282.55MB
查看355.32MB
查看719.29MB
查看529.57MB
查看596.50MB
查看449.65MB
查看980.21MB
查看712.81MB
查看123.17MB
查看279.43MB
查看903.65MB
查看344.11MB
查看468.31MB
查看240.74MB
查看324.69MB
查看506.57MB
查看264.94MB
查看896.44MB
查看267.31MB
查看484.82MB
查看581.66MB
查看128.87MB
查看224.44MB
查看295.70MB
查看935.34MB
查看820.36MB
查看273.13MB
查看977.26MB
查看764.64MB
查看543.65MB
查看504.42MB
查看420.74MB
查看867.59MB
查看510.20MB
查看628.54MB
查看484.32MB
查看765.18MB
查看329.13MB
查看448.18MB
查看232.74MB
查看307.47MB
查看711.47MB
查看371.33MB
查看204.21MB
查看962.95MB
查看198.88MB
查看113.90MB
查看285.49MB
查看620.52MB
查看801.33MB
查看384.31MB
查看626.97MB
查看921.50MB
查看154.84MB
查看364.44MB
查看236.38MB
查看480.50MB
查看335.22MB
查看467.68MB
查看536.40MB
查看250.23MB
查看957.98MB
查看280.98MB
查看433.77MB
查看369.29MB
查看449.16MB
查看954.68MB
查看949.25MB
查看254.96MB
查看769.31MB
查看254.13MB
查看539.11MB
查看
539 抚顺wn
特朗普“最忠诚下属”出庭时反水💮
2025-07-01 16:13:05 推荐
826 188****3492
“榴莲自由”来了吗💲
2025-07-01 01:43:36 不推荐
377 152****5792
更精准、更高效 三菱电机助力生活用纸行业...💶
2025-07-02 0-1:05:36 推荐
66 越野摩托明星赛选关版
加速全球布局!海得智慧能源欧洲公司在比利...💹
2025-07-02 08:25:3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