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热耐力是从温暖到炎热条件下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心血管功能、神经生物学功能及全身细胞反应能力的综合反应。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劳力性热射病患者治好后,发生中暑或热射病的风险增加了,这就出现疾病痊愈了但是战斗力没有恢复的现实问题。因此,专家组专门制订了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的技术方案,就是为了帮助中暑官兵恢复热耐力,能够做到真正返岗。
二是修正了热射病的诊断标准。指南中明确说明,只要有“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和“高强度运动”中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核心体温超过40℃、两个以上器官功能损伤表现(心、肝、肾、横纹肌、胃肠、肺等)、严重凝血障碍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即可诊断为热射病。
宋青:热射病严重威胁官兵生命健康,影响训练效果。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温天气频发,且持续时间长,热射病的发病类型和症状整体也呈现多样化态势,为基层热射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为此,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同时结合国际上热射病防治的最新进展和防治经验,制订了《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这版指南可以指导基层官兵和各级卫勤人员规范开展“防、诊、救、治、康”的系列工作,也可以作为国内开展热射病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从事特殊岗位人员的工作规范。
宋青:热射病救治生命链的提出,本质上是要保证热射病救治的质量,落实早识别、早降温、早治疗和早康复,从而达到热不致病、病不致危、危不致死的防治目标。为此,我们强调要在5分钟内完成早期识别,在发病30分钟内把核心体温降到39℃以下,在2小时内降到38.5℃以下。
一是规范了中暑、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的分类。指南按照从轻到重的原则,将热相关疾病进行分类。轻度热相关疾病包括热疹、热水肿、热痉挛,中度热相关疾病包括热晕厥和热衰竭,重度热相关疾病就是热射病。
现场救治6步法是指在发病现场对热射病患者进行“脱、泡、测、补、通、静”的抢救措施,即脱离热环境、冷水浸泡、测生命体征、补液治疗、改善通气和镇静防抽搐。
三是首次提出热射病性凝血病诊断标准。热损伤引起的凝血障碍进展快、识别难,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容易错失救治时机。因此,指南专门制订了热射病性凝血病的诊断标准,方便临床工作者能够更早发现热射病相关凝血障碍,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尽早控制病情。
此外,我们还在指南中修订了“十早一禁”技术,包括早降温、早补液、早镇静、早插管、早抗凝、早补凝、早抗感染、早抗炎、早血液净化、早胃肠管理和发生凝血障碍时禁止进行手术,强调有效预防感染、出血并发症,积极维护脑、心、肝、肾、肺、血液、胃肠等器官功能。
四是首次提出了热射病危重程度评分系统(HSSS)。这个系统包括核心体温、氧合指数、血压、血小板计数、胆红素、血乳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肌酐(或尿量)共8个变量。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每个变量打分,然后按照总分把热射病评为轻、中、重度,以便更好地评价病情和指导治疗。
预防8措施包括热习服、不带病、预降温、补水盐、备“三宝”、配设备、不熬夜和盯重点。热习服是通过反复热刺激的方法提高热耐力。官兵进行热习服时,要在热适应基础上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先适应热环境下的低强度训练,再适应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热习服时间一般需要10~14天。热习服达标后,发生中暑的几率会明显降低。官兵在训练前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保证充足睡眠,训练过程中适度补水补盐。卫生人员在组训前要备好降温装备和防暑监测“三宝”,即温湿度计、耳温监测仪、指脉氧检测仪;关注重点人群,主要包括新兵、长期不锻炼人员、长期不在热环境下训练人员、未进行热习服训练人员、脱离热环境2周再次训练人员。
五是首次提出热射病救治生命链。指南首次提出“快速识别—现场急救—后送转运—医院救治—康复与返岗”的救治生命链。同时,指南强调普通官兵应掌握快速识别(“烫、晃、晕、乱”预警4信号)和现场急救中现场救治6步法的“脱”和“泡”;基层卫生人员应掌握快速识别—现场急救—后送转运的相关技术;医院救治人员除了掌握快速识别—现场急救—后送转运的相关技术外,还应熟练运用医院救治的“十早一禁”技术和“康复与返岗”技术。
宋青:因为热射病发病快、进展快,所以开展相关研究也有较大难度。目前,热射病防治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接下来,我们计划通过进一步研究,把全军热射病防治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比如寻找特征性的诊断标志物来提高诊断效率;冷水浸泡虽是有效的降温方式,但受条件限制较难实施,还需要研发更方便、高效的降温手段;研究适合训练人员自己实施的热耐力监测方法,以便更好提高热耐力效果。
宋青:基层官兵通过学习指南,可以了解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的常见类型、为什么会发生热射病、如何预防热射病发生以及热射病的自救互救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要掌握热射病的“8-4-6”黄金法则,即预防8措施、预警4信号和现场救治6步法。
宋青:基层卫生人员要注意不典型热射病的问题。近年来,不少重度热射病在刚发病时意识障碍不重或体温不高,容易被漏诊、误诊。我们重新修订热射病诊断标准,就是要提醒大家,不典型热射病发病时核心体温可以不高、发病环境可以在常温甚至低温下、运动强度可以不高、发病时意识障碍也可以不严重。因此,患者只要达到病史信息“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和“高强度运动”两条中的任意一条,临床表现4条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即可诊断为热射病。
玉蒲团高清近日,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国内首部《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在《解放军医学杂志》上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我军乃至全国热射病防治工作日益规范。本期,我们邀请参与制订该指南的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宋青组长,就大家关注的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及时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现场急救、后送转运和医院救治的环节,都应保证及时有效的降温治疗。现场急救可以采用冰水浸泡或冷水浸泡的降温方式。具体操作如下:利用大型容器(如浴桶、油布、水池)使患者躯干浸泡在冷水中,若无冷水条件可用26℃室温水。如无法做到浸泡降温,可采用凉水喷洒配合持续扇风的方法降温,或给患者使用冰帽和冰枕,并用纱布包裹冰袋置于患者颈部、腹股沟、腋下等部位,或反复用冷水擦拭患者身体降温。如果实施降温治疗30分钟后,体温仍大于39℃,应尽快后送。后送转运过程中,可将救护车空调温度调至最低或打开车窗,继续用冷水擦拭全身并配合持续扇风降温。如有条件,可体表冰敷降温,或者静脉输注4℃~10℃生理盐水。在医院救治时,可使用血液净化快速降温。
424.13MB
查看286.76MB
查看48.4MB
查看889.34MB
查看188.55MB
查看800.75MB
查看596.86MB
查看305.11MB
查看567.94MB
查看669.49MB
查看509.41MB
查看517.98MB
查看911.68MB
查看292.75MB
查看888.26MB
查看137.55MB
查看492.46MB
查看613.19MB
查看157.65MB
查看816.80MB
查看392.71MB
查看257.13MB
查看127.92MB
查看753.57MB
查看109.20MB
查看659.26MB
查看399.74MB
查看130.64MB
查看693.66MB
查看263.90MB
查看873.81MB
查看683.82MB
查看610.33MB
查看265.16MB
查看196.63MB
查看628.30MB
查看158.18MB
查看322.82MB
查看429.51MB
查看542.67MB
查看817.35MB
查看619.47MB
查看161.72MB
查看668.84MB
查看279.91MB
查看879.38MB
查看468.76MB
查看965.42MB
查看394.79MB
查看446.85MB
查看920.10MB
查看166.55MB
查看460.86MB
查看209.36MB
查看200.27MB
查看844.54MB
查看859.65MB
查看505.87MB
查看193.17MB
查看224.65MB
查看207.78MB
查看480.26MB
查看742.34MB
查看303.23MB
查看507.41MB
查看177.27MB
查看703.79MB
查看578.74MB
查看803.23MB
查看206.35MB
查看917.73MB
查看569.57MB
查看729.19MB
查看715.12MB
查看970.40MB
查看194.99MB
查看852.93MB
查看378.50MB
查看482.10MB
查看373.97MB
查看265.87MB
查看765.70MB
查看793.30MB
查看492.12MB
查看457.78MB
查看319.78MB
查看840.60MB
查看845.24MB
查看148.42MB
查看929.10MB
查看253.27MB
查看476.19MB
查看435.29MB
查看419.85MB
查看618.53MB
查看589.78MB
查看223.75MB
查看662.39MB
查看418.32MB
查看412.74MB
查看529.53MB
查看114.96MB
查看886.44MB
查看458.99MB
查看
987 化州el
「投资明见」徐小明:周五操作策略(0901)🏔
2025-06-30 20:53:59 推荐
799 188****4525
「人民日报」零的突破!我国规模最大,投产!🏘
2025-07-02 22:11:08 不推荐
886 152****6908
人物|莱希坠机遇难:影响几何?上任三年留下什么政治遗产?🏜
2025-06-30 10:48:47 推荐
25 小型高尔夫球
陆慷任中联部副部长🏟
2025-07-01 13:02:1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