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易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鬼针草图片

在乡野路旁,常能见到一种不起眼的野草,茎秆细长,果实带着倒钩,轻轻一碰便粘在衣角——这便是鬼针草。它还有个更直白的名字叫「粘人草」,农人走过田埂时,裤脚总会不经意间挂满它的种子。这种看似恼人的特性,却暗藏自然智慧:那些小钩子正是它远行的车票。

翻开民间草药簿,鬼针草的身影格外鲜活。老辈人说它能「拔毒」,岭南地区用它煮水消暑,闽南人则把嫩叶揉进青草茶。现代研究逐渐揭开其面纱,那些粘人的小刺背后,竟藏着黄酮类、酚酸等活性成分。一株被嫌弃的杂草,就这样在药篓里完成了自己的逆袭。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鬼针草图片

【中药名】鬼针草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类别】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产地分布】生于路旁、荒地、林缘、沟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

【性味归经】寒,苦。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痈疮,热淋、泻痢、痔疮肿痛;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腰痛,外感高热,蛇虫咬伤等。

【文献】

①《本革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②《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③《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④《江苏植药志》:"捣汁敷,止血。"

⑤《纲目》:"涂蝎虿伤。"

⑥《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

⑦《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常用配伍】大青、大青叶、穿心莲、岗梅、山芝麻、梅根、岗梅根。

成分药理】鬼针草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外用洗。

【使用禁忌】孕妇忌服。

【相关方剂】

【中成药】馥感啉口服液、腹安冲剂、东山感冒片。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鬼针草图片

【配伍选方】

①治疟疾: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东本草》)

②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泉州本草》)

③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⑤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福建中医药》6(2):19,1961)

⑥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江西草药》)

⑦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泉州本草》)

⑧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泉州本草》)

⑨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四肢无力:脱力草-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11)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12)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13)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泉州本草》)

(14)治肠粘连:鬼针草泡酒半月后服用,鬼针草30~50克,酒100~300克,根据自身酒量适量,每天早晚各一次,正常3~7天就有良效《中医大宝库静月山人》

(15)治子宫肌瘤出血:小蓟7-9克,鬼针草5~10克一天两次煎服。《中医大宝库静月山人》

(16)治高血压:干品鬼针草100克,连续温服40天每天一剂,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中医大宝库了月献方》


上一篇:穿山甲的功效与作用-穿山甲图片

下一篇:十大功劳的功效与作用-十大功劳图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内容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