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药的宝库中,自然铜以其独特的来源与功效占据一席之地。这种矿物类药材,实为天然形成的黄铁矿,经炮制后入药,自古便被用于活血化瘀、续筋接骨。其名"自然",既道出了它的天然属性,也暗含了古人对其不经人工冶炼而直接取用的智慧。不同于现代工业提炼的金属铜,自然铜在中医药理论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矿物,又承载着"金石之气可入络"的治疗哲学。历代医家对其应用颇有心得,从《本草纲目》到地方性本草著作,均记载了它在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方面的独特效果。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味古老药材时,依然能感受到传统医学对自然之物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
【中药名】自然铜
【别名】石髓铅、方块铜。
【类别】活血止痛药。
【药用部位】矿物黄铁矿的矿石。以块整齐、色黄而光亮、断面有金属光泽者为佳。
【产地分布】主要主产于陕西、云南、辽宁、河北、湖南、四川、广东等地。
【性味归经】平,辛。归肝经。
【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治跌打损伤,筋骨折伤,血瘀疼痛,积聚,瘿瘤,疮疡,烫伤。
【文献】
①《纲目》:"自然铜,今人只以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水飞过用。"
②《《日华子本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
③《玉楸药解》:"破血消瘿,疗风湿瘫痪之属。收湿之力,与无名异同。"
④《开宝本草》:"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
【常用配伍】没药、乳香、当归、地龙、牛膝、草乌、木香、川芎、骨碎补、血竭、川乌、麝香、赤芍、白芷、羌活、防风、附子、木鳖子、红花、朱砂
【成分药理】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亦有铜、镍、钡等多种金属混入。口服含有自然铜的接骨丹,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地区的井水中加入自然铜,可起到预防作用。自然铜在试管中对多种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多入丸散服,若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忌服。
【中成药】接骨片、透骨镇风丸、益肾补骨液、骨愈灵胶囊、参三七伤药(散)、风湿镇痛丸[剧]、舒筋活血片、活血止痛胶囊、接骨七厘散、东方活血膏.
【配伍选方】
①治暑湿瘫痪,四肢不能动:自然铜(烧红,酒浸一夜)、川乌头(炮)、五灵脂、苍术(酒浸)各30克,当归(酒浸)6克。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觉四肢麻木即止。(《纲口》引《陆氏积德堂方》)
②治跌扑骨折:自然铜(煅通红,醋淬七次,放湿土上月余用)、乳香,没药、当归身、羌活等分。为散,每服6克,醇酒调,日再服。(《张氏医通》自然铜散)
③治杖疮:自然铜(醋淬七次)15克,乳香、没药各9克,茴香12克,当归15克。上为细末。每服15克,温酒调下。(《证治准绳》乳香散)?
④治项下气瘿: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直指方》)
⑤治一切恶疮及火烧汤烫:自然铜、密陀僧各30克(并煅研),甘草、黄柏各60克(并为末)。上四味,一处研细,收密器中,水调涂或干敷。(《圣济总录》自然铜散)
⑥治心痛:自然铜火煅,醋内淬九次,为末。每痛,醋调一字下。(《卫生易简方》)
⑦治打扑伤:自然铜(研极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1.5克。以酒调频服,仍以干摩痛处。(《本草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