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易

白芥子

白芥子的药用价值: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无臭,味辛辣。可入药。

《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又白芥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验也。

《本草拾遗》:主冷气。子主上气,发汗,胃膈痰冷,面目黄赤。

《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傅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子,主射工及疰气,上气发汗,胸膈痰冷,面黄。

《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韩懋《医通》: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懋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而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冬月加姜一片,尤良。

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肘后方》言热病人不可食胡芥,为其性暖也。

《本草经疏》:芥禀火金之气以生,而白芥则又得金气之胜,故味辛气温无毒。辛温入肺而发散,故有温中除冷,发汗澼邪,豁痰利气之功。朱震亨云: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义尔。

白芥子的药用价值

白芥子的营养成份: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白芥子的营养价值:

味辛,气温,无毒。入肝、脾、肺、胃、心与胞络之经。能去冷气,安五脏,逐膜膈之痰,辟鬼祟之气,消癖化疟,降息定喘,利窍明目,逐瘀止疼,俱能奏效。能消能降,能补能升,助诸补药,尤善收功。近人不知用白芥以化痰,而频用半夏、南星以耗气,所不解也。

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实胜于半夏、南星。半夏性燥而烁阴,南星味重而损胃。独白芥子消化痰涎,又不耗损肺、胃、肝、心、之气,入于气分而实宜,即用于血分而亦当者也。

继续阅读《白芥子的药用价值》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1。抗真菌作用 白芥子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刺激作用 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 遇水后经白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

芥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 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 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温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

芥子粉作为调味剂, 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

3.其他作用 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 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的功能与主治:

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白芥子的功能与主治

白芥子的应用与药方:

①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②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外用白芥子为末,醋凋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③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④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 

⑤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没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⑥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⑦治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⑧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⑨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边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边,即吹左鼻中,仍先净洗鼻中,吹药。(《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继续阅读《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的炮制方法:

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呈类圆球形。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具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辛辣。

炮制作用:生用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

白芥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治喘咳宜敷贴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饮。

白芥子的食用方法

白芥子的食用方法:

白芥子炖金瓜

材料:

白芥子20克,金瓜350克,清汤1000克,盐5克,鸡精3克,糖1克。

做法:

(1)将金瓜去皮切块,白芥子洗净待用。

(2)净锅上火,放入清汤、白芥子、金瓜,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牛肉炖白芥子

材料:

牛肉200克,白芥子10克,炮姜10克,肉桂3克,黄酒、盐、葱段、味精、豌豆各适量。

做法:

将牛肉洗净,切成小方块,备用。白芥子放入纱布袋扎紧口。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牛肉、药袋,先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炖。最后,加入肉桂、葱、炮姜、盐、豌豆继续炖煮至牛肉熟烂,捞出葱、姜、纱布药袋,以味精调味食之。

药膳功效:

本品温阳散寒、益气补血。

白芥子粥

材料:

白芥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

将芥菜子择净,用水浸泡5—10分钟。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泡好的白芥子,水煎取汁。用药汁煮大米煮粥,每日一剂,连续2—3天。

药膳功效:

本粥温肺祛痰、通络止痛,适用于咳嗽气喘、胸膈满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

白芥子甲鱼汤

材料:

白芥子、苏子各12克,莱藤子15克,鲜海带50克,活甲鱼350克,葱、姜、蒜、胡椒、黄酒、盐、清水、鸡汤各适量。

做法:

(1)将苏子、莱藤子、白芥子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

(2)将海带洗净,切成方块;把活甲鱼宰杀放血,去除内脏及爪甲,将背壳、腹板剔除,留下裙边,将甲鱼肉切成小块备用。

(3)将甲鱼块放入沙锅中,加入葱、姜、蒜、胡椒、黄酒、盐,按等比例加入鸡汤和水,入沙锅中。

(4)用武火煮沸甲鱼汤5分钟后改文火煲2小时,至甲鱼、海带烂熟为止。

继续阅读《白芥子的食用方法》

白芥子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LD50 : 芥子油小鼠、大鼠灌服的LD50为134mg/kg和128m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76—107mg/kg和72mg/kg。

毒性反应 :白芥子有强的刺激作用,内服过量会引起呕吐,外敷局部有刺激性,时间过长会引起红肿、水疱,而且恢复很慢。芥子末误入眼睛,会引起结膜水肿。

说明有一定的毒副反应。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本品性味辛温,只宜用于寒证,阴虚内热者服之很不适服。超过15g,会有胃不适、恶心,甚至呕吐等刺激反应。

对于没有白痰、没有积液的病人,一般不宜使用。对红肿热痛辨证为阳证、热证者不宜内服和外敷。

白芥子的副作用

白芥子的食用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①《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②《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继续阅读《白芥子的副作用》

白芥子图片

白芥子图片

白芥子图片

中药白芥子图片

中药白芥子图片

中药材白芥子图片

中草药白芥子图片

继续阅读《白芥子图片》

白芥子的主要产地分布:

原产于欧洲。我国辽宁、山西、新疆、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

白芥子产地

白芥子的形态特征:

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辛辣。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继续阅读《白芥子产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