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的药用价值:
㈠名称:钩藤
㈡拼音:Gōu Ténɡ
㈢英文名:Gambir Plant
㈣别名: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
㈤药材类别:藤木类
㈥入药部分: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
㈦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0phylla (Miq.) Jacks.、大叶钩藤 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 、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 (Oliv.)Havil. 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 的干燥带钩茎枝。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㈧性味:甘苦;微寒。
①《蜀本草》记录:味苦。
②《药性论》记录:味甘,平。
③《别录》记录:微寒。
㈨归经:入肝、心经。
①《本草经疏》记录:手少阴、足厥阴经。
②《纲目》记录:手、足厥阴。
㈩各家论述:
①《本草新编》论述:"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
②《本草汇言》论述:"钩藤,祛风化痰,定惊痫,安客忤,攻痘瘄之药也。钱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婴科珍之。其性捷利,祛风痰,开气闭,安惊痫于仓忙顷刻之际,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查、朴消久滞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发痘瘄之隐约不现也,祛风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但久煎便无力,俟他药煎熟十余沸,投入即起,颇得力也。去梗纯用嫩钩,功力十倍。"
③《纲目》论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④《本草正义》论述:"钩藤,自《别录》即以为专治小儿寒热,弘景且谓疗小儿,不入余方。盖气本轻清而性甘寒,最合于幼儿稚阴未充、稚阳易旺之体质。能治惊痫者,痫病皆肝动生风,气火上燔之病,此物轻清而凉,能泄火而能定风。甄权谓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客忤胎风;濒湖谓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皆一以贯之。惟濒湖又谓其发斑疹,则本于钱仲阳之紫草散,方用钩藤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温酒调服。按仲阳之所谓斑疹,即是痘疮及瘄子,非今人时病中之所谓发斑,钩藤轻能透发,清能解热,而佐以紫草凉血活血,助其流动,又以酒辅之,能发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稳妥之法。"
钩藤的营养价值:
化学成份:带钩茎枝叶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硬毛帽柱木因碱。
继续阅读《钩藤的药用价值》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1、透疹:钩藤甘微寒,质轻味薄,轻能透发,寒能解热。故有透疹之功。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疾病,疹出不畅、均可选用。
2、清热平肝: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故临床常治疗肝经有热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疹出不畅等证。
3、息风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经,善清心包之火,泄肝经之热而息风定惊止搐。正如《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予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故常用治疗厥阴抽搐、小儿急惊、小儿夜啼、妇女子痫、小儿惊风等各种抽搐疾痛。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降压作用:钩藤煎剂、乙醇提取物、钩藤总碱和钩藤碱,无论对麻醉动物或不麻醉动物,正常动物或高血压动物,也不论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均有降压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
1.2.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钩藤碱对清醒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表明:LVSP,Vmax,dp/dtmax立即显着下降。
2.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3.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反应的影响。
4.其它作用。
钩藤的功能与主治:
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①《日华子本草》记录:"治客忤胎风。"
②《药性论》记录:"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③《别录》记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④《本草述》记录:"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⑤《本草征要》记录:"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⑥《纲目》记录:"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钩藤的应用与药方: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据100余例的观察,服药后多数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随着血压的下降,头晕、头痛、心慌、气促、失眠等自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据部分病例观察,血压下降开始于服药后2~7日,10日之后降压效果即很显着,有时还可继续下降。血压下降的曲线呈斜坡状,显示本品作用温和。个别病例在服药期间有回升现象,但波动的幅度甚小,且不伴有症状恶化。
2、对神经机能失调者疗效甚显着,服药5~10天症状即可明显减轻。病期愈早疗效愈好,属于第三期者多无降压效果,但有些患者血压虽无明显变化,而症状却有明显改善。治疗中未见副作用。用法:钩藤加水煮沸10~20分钟,使成20%浓度,每次20~30毫升,日服3次;或每日用钩藤2两,放入沸水中保持沸点15~20分钟,制成煎液200毫升,中、晚分服,4~6日为一疗程。根据祖国医学传统经验,钩藤不宜久煎,否则影响效力;现代药理实验亦证明,钩藤煮沸超过20分钟时,降压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坏。日用量3~5钱的疗效不满意,而以2~2.5两疗效较好。
附方
①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摘自《普济方》钩藤饮子)
②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摘自《圣惠方》钩藤散)
③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摘自《圣惠方》延龄散)
④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摘自《幼科指靠》钩藤汤)
⑤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煨水服,一日三次。(摘自《贵州草药》)
⑥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摘自《圣济总录》钩藤汤)
⑦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摘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水煎服。(摘自《胎产心法)钩藤汤)
⑨治面神经麻痹: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水煎服。(摘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摘自《贵州草药》)
继续阅读《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钩藤的炮制:
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钩藤的食用方法(药膳做法):
钩藤茶
钩藤茶之用,重在息风静火。正如《本草纲目》所说:“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材料:罗布麻90—180克,钩藤90—180克,红枣。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和中。
主治:
(1)肝风内动或风热上扰的眩晕头痛。
(2)惊痫抽搐。
(3)高血压,失眠。
(4)预防感冒。
附:对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耳鸣等均有明显的疗效。它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性味温和的保健饮料。
制法:取罗布麻与钩藤研成粗末。每取20克,加红枣10枚(去核),置保温瓶中,冲入开水,闷泡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阳虚者慎用。
牡蛎天麻钩藤饮
牡蛎的特点是滋阴潜阳,对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作一道牡蛎天麻钩藤饮,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保健食疗,具体的制作是生牡蛎4个,壳洗净锤碎,猪肉或猪骨250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苦瓜半条切块,煲汤90分钟可供2-3人吃。10天半个月吃一次,可缓解血压的升高。其中牡蛎潜阳,天麻钩藤清肝火祛肝风,苦瓜性凉清热解毒,共奏其功;而牡蛎、猪骨鲜甜,苦瓜甘凉,吃起来口爽气顺,也很可口。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用量:天麻90g,川牛膝、钩藤各12g,石决明18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出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钩藤蜜茶
材料:
蜂蜜15公克,钩藤15公克,绿茶茶叶1公克,水600㏄。
做法:
(1)钩藤洗净沥干水份备用。
(2)取一陶锅,将作法1的钩藤放入锅中,加入水600㏄煮约8分钟。
(3)将作法2的汤汁过滤至碗中,加入蜂蜜与绿茶茶叶,待茶叶泡展开后即可饮用。
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双钩藤三钱,后入(9g),霜桑叶二钱(6g),滁菊花三钱(9g),鲜生地五钱(15g),生白芍三钱(9g),川贝母四钱,去心(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茯神木三钱(9g),生甘草八分(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天麻钩藤茶
材料:
天麻5克,钩藤6克,绿茶10克。
做法:
将天麻、钩藤洗净,加水适量煎煮2次,去渣;以其汁液冲泡绿茶盖严浸泡5-10分钟即可。
羚羊钩藤汤
组方:羚羊角1~5克(先煎)、钩藤9克(后下)、霜桑叶6克、川贝母9克、鲜竹茹10克、生地黄15克、菊花9克、白芍12克、茯神木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的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甚至神昏,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而数。温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
继续阅读《钩藤的食用方法》
钩藤的副作用:
钩藤性味辛平凉。长时间食用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平时可以喝些姜水以平衡之。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钩藤煎剂为29.0±0.8克/公斤;钩藤总碱为144.2±3.1毫克/公斤;钩藤碱为162.3毫克/公斤;总碱口服为514.6±29.1毫克/公斤。在亚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钩藤煎剂灌胃2次,每次5克/公斤(比治疗量大2.5倍),连服10天,无中毒症状。钩藤总碱50毫克/公斤连续给药14天,不引起大鼠内脏的病理改变;剂量加倍,虽肝脏有轻度炎症变化,停药后即恢复正常;对饮食、体重及外观行为均无影响。
钩藤的食用禁忌:
注意事项:
①《本草从新》记录:无火者勿服。
②《本草新编》记录: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继续阅读《钩藤的副作用》
鲜钩藤图片:
生钩藤图片:
中药钩藤图片:
中草药钩藤图片:
中药材钩藤图片:
继续阅读《钩藤图片》
钩藤的主要产地分布:
生于谷溪边的疏林中、山地林中、山地次生林中。
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钩藤主产于广西桂林、柳州、百色、南宁,广东广州、韶关,云南文山、思茅,福建三明,江西南昌、宜春、梧州,四川宜宾、广元,陕西汉中、安康,安徽芜湖,浙江杭州、衡洲,湖南,贵州,湖北等地。大叶钩藤主产于广西桂林、柳州、百色、南宁,广东广州、韶关,云南文山、思茅等地。华钩藤主产于广西桂林、柳州、百色、南宁,广东广州、韶关,四川宜宾、广元,湖南,贵州,湖北,甘肃等地。毛钩藤主产于广东广州、韶关,广西桂林、柳州、百色、南宁,福建三明,台湾等地。无柄果钩藤主产于广东广州、韶关,广西桂林、柳州、百色、南宁,云南文山、思茅等地。
钩藤的性状:
①钩藤
为干燥的带钩茎枝,茎枝略呈方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一端有一环状的茎节,稍突起,节上有对生的两个弯钩,形如船锚,尖端向内卷曲,亦有单钩的,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圆,径2~3毫米,全体光滑,略可见纵纹理。质轻而坚,不易折断,断面外层呈棕红色,髓部呈淡黄色而疏松如海绵状。气无,味淡。以双钩形如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褐或紫褐者为佳。
②华钩藤
性状与钩藤大致相同。惟茎枝呈方柱形,径约2~3毫米,表面灰棕色,钩基部稍阔。
继续阅读《钩藤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