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药用价值:
㈠名称:秦皮
㈡拼音:Qín Pí
㈢英文名:CORTEX FRAXINI
㈣别名:梣皮(《别录》),樊槻皮(陶弘景),秦白皮(《药性论》),岑皮(《淮南万毕术》),蜡树皮(《中药志》),苦榴皮(《全展选编·皮肤病》)。
㈤药材类别:枝叶/树皮类
㈥入药部分: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㈦性味:苦、涩,寒。
①《药性论》记录:平。
②《别录》记录:大寒,无毒。
③《本经》记录:苦,微寒。
④《纲目》记录:气寒,味苦,性涩。
㈧归经:归肝、胆、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记录:入肝、肾二经。
②《纲目》记录:厥阴肝、少阳胆经。
㈨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论述:"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痫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痫,退变蒸发热。"
②《纲目》论述:"梣皮,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痫、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木》云:梣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
秦皮的营养价值:
化学成份:苦枥白蜡树树皮含马栗树皮甙、马栗树皮素等香豆精类及鞣质。
小叶白蜡树树皮含秦皮素、秦皮甙、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等多种香豆精类、鞣质、皂甙。种子含油15.8%。
继续阅读《秦皮的药用价值》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①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②湿热泻痢、带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药理作用
(一)抗病原体和抗炎
①抗炎: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实验性炎症、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消炎作用可能与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②抗病毒: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因而临床能治疗疱疹性角膜炎。
③抗菌:对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型痢疾杆菌有强的抑菌活性。
(二)促进尿酸排泄和利尿
秦皮甲素可促进大鼠和兔尿酸排泄,其机制为兴奋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等。
秦皮苷有利尿作用。秦皮甲素对小鼠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
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秦皮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四)抗过敏和解痉
①镇咳祛痰平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和平喘作用。
②解痉:秦皮乙素对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能对抗组胺所致的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有松弛气管平滑肌。
③抗过敏:秦皮乙素对过敏反应释放的白三烯所致的血管收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五)其他
①抗紫外线:秦皮甲素可保护皮肤避免目光损伤,对豚鼠紫外线红斑有明显的抑制功效。
②抗白内障:秦皮甲素能抑制大鼠晶状体的醛糖还原酶的作用,因而有抗白内障的作用。
③抗凝血:秦皮和秦皮乙素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秦皮甲素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秦皮的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①《药性论》记录:"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
②《别录》记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③《本经》记录:"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④《汤液本草》记录:"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⑤张元素记录:"治女子崩中。"
⑥《日华子本草》记录:"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
⑦《陕西中草药》记录:"治麦粒肿。"
⑧《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录:"治肠炎腹泻。"
⑨《吉林中草药》记录:"治肠风下血。"
秦皮的应用与药方:
附方
①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摘自《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水煎服。(摘自《河北中药手册》)
③治热痢下露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摘自《伤寒论》白头翁汤)
④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跟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摘自《近效方》)
⑤治小儿惊痫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水煎服。(摘自《儿科撮要》)
⑥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摘自《本草汇言》)
⑦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孕妇忌服。(摘自《河北中药手册》)
⑧治牛皮癣:苦榴皮一至二两。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摘自《全展选编·皮肤病》)
继续阅读《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秦皮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眼或取汁点眼。 内服:煎汤,6-12g。
秦皮的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秦皮的食用方法(药膳做法):
葛根秦皮汤
组成:葛根10克、秦皮、茯苓、焦术各12克、白花舌蛇、草豆蔻仁各20克、黄芩、太子参、郁金、川牛膝各15克、黄芪克、黄连、甘草各6克。
做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寒热并调。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秦皮乌梅汤
材料:秦皮12克、乌梅30克
做法:将上2味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临服用时加白糖适量。
用法: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5日。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
主治: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黄臭,阴痒。
继续阅读《秦皮的食用方法》
秦皮的副作用:
秦皮中含七叶素等,过量的秦皮总苷能麻痹呼吸中枢。临床服用本品,口服秦皮煎剂,除个别人出现恶心、呕吐外,余无不良反应。大量服用中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惊厥、昏迷、呼吸麻痹而死。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解救:
(1)中毒后立即洗胃,导泻。
(2)出现惊厥时,给予镇静药。出现呼吸麻痹时,立即应用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
(3)其他对症治疗。
毒性:马栗树皮甙3g/kg或马栗树皮素 lg/kg腹腔注射于小鼠,皆不致死,故毒性很低;但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素皮下注射250mg/kg即可致死的。日本秦皮提取物给兔灌胃每天3g/kg,连续45周仅引起轻度的组织病变,如胃肠粘膜呈现分泌亢进、肠神经丛的膨大及肾小球、肾小管的退行性病变;长期注射给药,肝功能及末梢血象皆无显着变化。七叶亭小鼠腹腔注射 3g/kg 时无死亡,皮下注射250mg/kg可使小鼠死亡。莨菪亭对小鼠半数致死量(g/kg):口服为1.39,腹腔注射0.85。
秦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经逢原》记录:胃虚少食者禁用。
②《药性论》记录:恶苦瓠、防葵。
③《本草经集注》记录:大戟为之使。恶茱萸。
继续阅读《秦皮的副作用》
秦皮图片:
秦皮图片:
中药秦皮图片:
中草药秦皮图片:
中药材秦皮图片:
继续阅读《秦皮图片》
秦皮的主要产地分布:
①苦枥白蜡树,生于阳坡或阔叶林山坡。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
②小叶白蜡树,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③秦岭白蜡树,生于山坡或沟岸。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秦皮的性状:
干燥的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条形,长30~70厘米,径1.5~3厘米,厚约3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往往相杂不匀。外皮不平滑,有浅色斑点,内面黄白色或棕色,有光泽。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无臭,味苦。水浸液黄碧色,并有蓝色萤光。干燥的干皮为长条状块片,不成卷,厚6~10毫米。外皮灰棕色,有红棕色斑点相同成不规则的斑纹,外皮剥离后,可见红棕色的内皮。内面浅棕红色,平滑。余与枝皮同。以整齐、长条呈筒状者为佳。
商品秦皮,除上述品种外,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以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作秦皮用,但据《本草》记载,秦皮应为苦枥白蜡树的树皮。两者的区别:苦枥白蜡树皮常呈卷筒状,易成层状剥离,水浸液黄碧色,有蓝色萤光;核桃楸皮常呈扭曲状、绳状,不易成层状剥离,水浸液黄棕色,无萤光。参见"核桃楸皮"条。
继续阅读《秦皮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