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的药用价值:
㈠名称:肉桂
㈡拼音:Ròu Guì
㈢英文名:CORTEX CINNAMOMI
㈣别名:大桂(《唐本草》),辣桂(《仁斋直指方》),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
㈤药材类别:枝叶/树皮类
㈥入药部分: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㈦性味:辛甘,热,
①《药性论》记录:味苦辛,无毒。
②《别录》记录:味甘辛,太热,有小毒。
③《本经》记录:昧辛,温。
④《医学启源》记录:气热,味大辛。
㈧归经:入肾、脾,膀胱经。
①《本草经疏》记录:入手足少阴、厥阴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记录:入心、脾、肺、肾四经。
③《珍珠囊》记录:太阳经。足少阴经。
㈨各家论述:
1.《药性类明》论述:桂,导引阳气,调和荣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与黄耆补气,四物汤补血,内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四物皆得以成补之之功也。
2.朱震亨论述: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由味辛属肺而能生水行血,外肾偏肿痛者亦验。
3.《汤液本草》论述: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本草》所言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附为使,止是全得热性;若与有毒者同用,则小毒既去,大毒转甚;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硇砂、干漆、川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4.《药性辨疑》论述:桂心,性最烈,不可多服,配二陈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则行血之功速。
5.《本草汇言》论述: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呕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白退矣。
6.《本草经疏》论述:桂枝、桂心、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味纯阳,故能散风寒;自内充外,故能实表;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肾燥。其主利肝肺气、头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理疏不足、表虚自汗、风痹骨节挛痛者,桂枝之所治也。以其病皆得之表虚不任风寒,寒邪客之所致,故悉中之,以其能实表祛邪也。其主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腰痛、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宣导百药无所畏、又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渗泄、止渴、止荣卫中风寒、秋冬下部腹痛因于寒、补命门、益火消阴者,肉桂之所治也。气薄轻扬,上浮达表,故桂枝治邪客表分之为病。味厚甘辛大热,而下行走里,故肉桂、桂心治命门真火不足,阳虚寒动于中,及一切里虚阴寒,寒邪客里之为病。盖以肉桂、桂心甘辛而大热,所以益阳;甘入血分,辛能横走,热则通行,合斯三者,故善行血。
7.《纲目》论述: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人所不知者,今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别录》言其堕胎,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又丁香、官桂治痘疮灰塌,能温托化脓。
8.《本草正》论述: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
9.《本草求真》论述:肉桂,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止固真阳,而不兼入后天之用耳。故凡病患寒逆,既宜温中,及因气血不和,欲其鼓舞,则不必用附子,惟以峻补血气之内,加以肉桂,以为佐使,如十全大补、人参养荣之类用此,即是此意。
10.《玉楸药解》论述: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凡经络堙瘀,藏腑症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症,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此症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用肉桂,余药不能。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11.《本草汇》论述: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剂也。若客寒犯肾经,亦能冲达而和血气,脉迟在所必用。其逐瘀、治疝、消痈有功者,盖血虽阴类,用之者必借此阳和耳。
肉桂的营养价值:
肉桂的热量表(每100克)
热量(大卡)199
蛋白质(克)11.7
脂肪(克)2.7
碳水化合物(克)71.5
膳食纤维(克)39.6
维生素B1(毫克)0.01
维生素B2(毫克)0.1
维生素E(毫克)7.9
钙(毫克)88
磷(毫克)1
钾(毫克)167
钠(毫克)0.6
铁(毫克)0.4
锌(毫克)0.23
硒(微克)0.8
铜(毫克)0.63
锰(毫克)10.81
化学成份:皮含挥发油(称桂皮油)1~2%,主要成分为桂皮醛75~90%,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本品不含丁香油酚。尚含粘液、鞣质等。
继续阅读《肉桂的药用价值》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①温中祛寒
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
②温肾壮阳
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气逆;
③温经止痛
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痛经、肢体疼痛。
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
药理作用
①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剂(未注明品种)0.2毫升/10克体重(10.8克/180毫升),共服15天,服药之第3天感染血吸虫,并无预防作用,如与雄黄、槟榔及阿魏同用则有一定效果。
②降压作用
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灼伤一侧肾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8字形结扎肾脏所形成之模型),则无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肉桂促进机能降低了的肾上腺活动,使之趋向正常所致。
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柯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
④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刚性菌的效果比阴性者好,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但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曾应用含1.5%桂皮油及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疗头癣。桂皮醛及肉桂酸钠可引起蛙足蹼膜血管扩张及家兔白细胞增加。
肉桂的功能与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①《药性论》记录:"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②《别录》记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③《本经》记录:"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④《日华子本草》记录:"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⑤《用药心法》记录:"敌寒邪,治奔豚。"
⑥《医学启源》记录:"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⑦《珍珠囊》记录:"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⑧王好古记录:"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⑨《纲目》记录:"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肉桂的应用与药方:
配伍应用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肉桂临床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因肉桂性热易致损阴,故又常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等滋补肾阴药同 用。若治脾肾阳虚,食少便溏,完谷不化者,可与人参、白术、肉豆蔻等配用。脘腹冷痛,可单味研未服’更可与高良姜、草豆蔻、荜茇等散寒止痛药配用;若寒湿伤中,腹中绞痛,吐泻不止,可配 干姜、白术、木香同用c亦治虚寒腰痛,可与附子、杜仲等祛寒补肾药配用。肉桂用于寒凝而气血瘀滞的女子痛经、经闭及产后腹痛,可与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药同用,甚者加小茴香、干姜、延 胡索、蒲黄等逐寒祛瘀;肉桂与丁香配用外敷,不仅能增强其温经止痛之功,并导引药力深入,用治寒厥头痛,虚寒腰痛,脘腹冷痛,寒痹疼痛。用于血虚或气血两虚病证,在补益气血之人参、 黄芪、熟地、当归等药中,佐使肉桂,能温补脾肾,鼓舞气血,并收阳生阴长之功。
附方
①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甘草(锉,长寸)三十斤,干姜(炮炒)四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四斤四两,肉桂(去粗皮,炙)四斤。上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不计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得。(摘自《局方》大脚散。按干姜、杏仁制法、药量原缺,据《普济方》引三宜汤补)
②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溲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及真阳不足之神疲气怯,心跳不宁,四体不收,阳衰无子等证: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上药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摘自《景岳全书》右归丸)
③治肾气虚乏,下元惫冷,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脚气上冲,少腹不仁;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等证: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摘自《局方》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
④治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欲饮食:桂心一两,高良姜一两(锉),当归一两(锉,微炒),草豆蔻一两半(去皮),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炒)令香熟),人参一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摘自《圣惠方》桂心散)
⑤治濡泻水利久不止: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赤石脂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报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服。(摘自《圣济总录》桂附丸)
⑥治九种心痛,妨闷:桂心半两。末,以酒一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摘自《圣惠方》)
⑦治久寒积冷,心腹污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荜茇、肉桂各四斤,干姜(炮)、高良姜各六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摘自《局方》大已寒丸)
⑧治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桂心四两,生姜三两,吴茱萸二两。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葱。(摘自《姚僧坦集验方》柱心汤)
⑨治产后腹中瘕痛:桂(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摘自《肘后方》)
⑩治真寒腰痛,六脉弦紧,口舌青,阴囊缩,身战栗:内桂三钱,附子三、四钱(急则用生附子),杜仲二钱,热服。(摘自《会约医镜》桂附杜仲汤)
⑾治奔豚疝瘕冲筑:肉桂、干姜、小茴香各五钱,牡丹皮、木香、槟榔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摘自《方脉正宗》)
⑿治产后馀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桂心、甘草各二两,白蜜一升,干姜二两,当归三两,赤石脂十两(绵裹),附子一两(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蜜,再沸,分三服。(摘自《千金翼方》桂心汤)
⒀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粗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摘自《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⒁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者:官桂(为末)、雄鸡肝一具,等分。捣烂,丸如绿豆大,温汤送下,日三服。(摘自《万病回春》桂肝丸)
⒂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送下。(摘自《普济方》桂连丸)
⒃治虚寒阴火之喉痛、喉痹:肉桂、干姜、甘草各五分。各研极细未,滚水冲淖,将碗顿于滚水内,再淖,慢以咽下。但先以鹅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药更效。(摘自《外科全生集》杜姜汤)
⒄治牛皮癣:官桂、良姜、细辛各五分,斑蝥十个(研碎)。白酒三两,浸渍七天,每天震摇一次,浸出有效成分,滤取清汁,为缓和白酒的局部刺激,加入甘油三十毫升。先将患处用温水洗软,再用药水涂擦,每日或隔日一次。不宜饮酒和吃刺激性食品。(摘自《中药通报》1:10,1957)
⒅治打扑伤破,腹中有瘀血:桂心、当归各二两,蒲黄一升。上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摘自《千金方》)
继续阅读《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肉桂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浸酒,涂擦。内服:煎汤,2-5g,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入丸剂。
肉桂的炮制:
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
肉桂的食用方法(药膳做法):
肉桂粉泡水
做法:每天早餐前30分钟及睡前,用两勺蜂蜜,一勺肉桂粉冲开水一杯,喝下即可。
功效:定期喝,即使吃高卡路里的食物,也不会让身体堆积脂肪。
肉桂姜糖饮
材料:肉桂棒1支,老姜1块,红糖少许
做法:利用热水一沖,用焖烧杯或保温杯焖个10-20分钟即可
肉桂粥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将肉桂擦洗干净,打碎;取锅加入冷水、肉桂,煮沸后约20分钟,滤取浓汁;将锅洗净,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加内肉桂浓汁,续煮至粥成,再加入红糖味后食用。
羊肉肉桂汤
做法:将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肉桂附子鸡蛋汤
材料:桂皮3克,附子9克,鸡蛋1个。
做法:水煎桂皮、附子,去渣后,打入鸡蛋,熟后食蛋饮汁,1日2次。可治疗白带过多。
肉桂粉
做法:桂皮3克,研细末,一日2次,温水送服,可治疗胃气胀,胃寒痛;将肉桂皮粉末加入菜中烹调,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肉桂红糖茶
材料:桂皮3~6克,红糖12克。
做法: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功效:可治妇女产后腹痛: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肉桂苹果派
材料:苹果2-3个,思念印度飞饼3-5片,肉桂粉1-2茶匙,金钻奶油,牛油30G,鸡蛋1个
做法:
(1)苹果洗干净去皮切粒,思念飞饼解冻备用,鸡蛋打好搅拌均匀备用。
(2)牛油加热溶化、加入苹果粒、适量的甜奶油和1-2茶匙玉桂粉炒均匀备用。
(3)馅料稍微摊凉后加入飞饼皮包裹好,表面刷上鸡蛋浆。
(4)烤箱180度预热10分钟烤箱中层180烤25-30分钟即可。
肉桂面包
材料:高筋粉210克,低筋粉56克,奶粉20克,细砂糖42克,盐2.5克,干酵母6克,鸡蛋30克,水85克,汤种84克,无盐黄油22克,细砂糖30克,肉桂粉15克,酒渍葡萄干80克,糖粉70克,温开水15克,烤焙过的杏仁片适量
做法:
1、材料1,2揉匀加材料3揉到面粉能拉出薄膜,揉成圆团发酵40分钟
2、收口朝下拍平排气,擀成长方形
3、在上面刷上一层水,均匀撒上肉桂馅,再撒上葡萄干
4、由上往下卷起,收口处捏合
5、切成8份
6、筷子沾上一些高筋粉,从面团中间按压下成蝴蝶状,最后发矫40分钟
7、刷上蛋液,上下火160度约烤15分钟
8、糖粉与温开水调匀成糖霜,淋在烤好的面包上,撒上杏仁片即可
继续阅读《肉桂的食用方法》
肉桂的副作用:
肉桂的功效再好,也不能滥用。《药典》规定,肉桂的内服量为每次1.5-4.5克,研末冲服量则为每次1-1.5克。若一次性服用过量,可致急性中毒,即使每次服用的是正常剂量,久服也极易造成蓄积中毒。如果在服用肉桂后出现如头晕、目眩、眼胀、眼涩、口干、体痛、心中烦闷、烦躁不安、面色潮红、舌麻唇干燥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
另外,因肉桂为大热之品,阴虚火旺、热病伤阴及假寒真热者,以及孕妇、女性月经期等均不宜服用,一些哮喘患者合并进展期肺结核或心功能代偿不全及高度衰弱者慎用。
肉桂的禁忌: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畏赤石脂。
①《本草求真》记录: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②《本草通玄》记录:忌见火。
③《本草经疏》记录: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
④《药对》记录:忌石脂。
⑤《得配本草》记录: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
⑥《别录》记录: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
继续阅读《肉桂的副作用》
肉桂图片:
肉桂图片:
中药肉桂图片:
中草药肉桂图片:
中药材肉桂图片:
继续阅读《肉桂图片》
肉桂的主要产地分布:
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肉桂的性状:
①官桂(《本草图经》)
又名:菌桂(《本经》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尔通、桂通、条桂。呈半槽状或圆筒形,长约40厘米,宽约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纹,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较平滑,红棕色,通称"桂心"。内表面暗红棕色,颗粒状。质硬而脆,断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可见浅色石细胞群,断纹成环状。气芳香,味甜辛。
②企边桂
又名;清化桂。呈长片状,左右两边向内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长40~50厘米,宽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时则现棕色油纹。香气浓烈,其它与官桂相似。
③板桂(《本草图经》)
又名:桂楠。呈板片状,通常长30~40厘米,宽5~12厘米,厚约4毫米,两端切面较粗糙。
以上均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
继续阅读《肉桂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