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蒲黄是传统中药,具有镇痛、抗凝促凝(与浓度有关)、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保护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兴奋收缩子宫、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还有促进肠蠕动、抗炎、抗低压低氧、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临床有广泛的用途。
药理作用
①对肠管的作用
蒲黄提取物可使离体兔肠蠕动增强,但可被阿托品所阻断。其中历含之异鼠李素对小白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蒲黄煎剂及乙醇浸液大剂量可使猫、犬血压下降,其降压作用可被阿托品所阻断。蒲黄醇提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低浓度可增加收缩力,高浓度则抑制之。大剂量蒲黄提取物对犬心肺装置影响不大,对家兔耳血管稍有扩张作用。
③对子宫的作用
蒲黄(品种未作鉴定)煎剂、酊剂,乙醚浸液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表现兴奋作用,剂量增大可呈痉挛性收缩,对未孕子宫比对已孕者作用明显,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性增加。
④抗结核作用
高浓度(1:100)蒲黄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具有某些疗效。
⑤凝血作用
口服水浸液或5%乙醇浸液能使家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蒲黄提取物使家兔血小板数目增加、凝血酶元时间缩短;蒲黄粉外用对犬动脉出血有止血作用。
蒲黄的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
①《日华子本草》记录:"治(颠)扑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癥,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②《药性论》记录:"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③《本经》记录:"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④《纲目》记录:"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⑤《南宁市药物志》记录:"外用治瘰疬。"
⑥《现代实用中药》记录:"外用于创伤,湿疹。"
⑦《本草经疏》记录:"治癥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
蒲黄的应用与药方:
临床应用
动物实验证明,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直接使其收缩或增强收缩和紧张性的作用。临床应用于产褥期,于产后开始口服生蒲黄末,每日3次,每次3克,连续3天,以观察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据31例产妇的服药结果,产后3日宫底平均下降4.71厘米,而对照组(未服药)30例平均下降3.64厘米;同时服用生蒲黄后产妇的恶露亦渐减少。认为所谓"祛瘀"作用,其本质似在于收缩子宫;并认为蒲黄除能收缩子宫外,还有止血作用。此外,作者还根据蒲黄的作用及临床观察结果,对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黑止血"及"阴虚、无瘀忌用"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蒲黄无炒黑的必要,主张一律生用;临床应用除孕妇外,一般无所禁忌。
附方
①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黄、甘草(炙)各三分,蒲黄(生)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自《局方》蒲黄散)
②治产后血不下:蒲黄三两。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摘自《梅师集验方》)
③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摘自《圣济总录》蒲黄丸)
④治产后心腹痛欲死: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为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摘自《局方》失笑散)
⑤治吐血、唾血:蒲黄一两。捣为散,每服三钱,温酒或冷水调。(摘自《简要济众方》)
⑥治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摘自《塞上方》)
⑦催生:蒲黄、地龙(洗去土,于新瓦上焙令微黄)、陈橘皮等分。各为末,如经日不产,各抄一钱匕,新汲水调服。(摘自《证类本草》)
⑧治肺热衄血:蒲黄、青黛各一钱。新汲水服之。或去青黛,入油发灰等分,生地黄汁调下。(摘自《简便单方》)
⑨治卒下血:甘草、干姜、蒲黄各一分。三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摘自《僧深集方》蒲黄散)
⑩治膀胱热,小便血不止:蒲黄(微炒)二两,郁金(锉)三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粟米饮调下,空心晚食前服。(摘自《圣济总录》蒲黄散)
⑾治鼻衄经久不止:蒲黄二、三两,石榴花一两(末)。上药,和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一钱。(摘自《圣惠方》)
⑿治舌胀满口,不能出声:蒲黄频掺。(摘自《本事方》)
⒀治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摘自《简便单方》)
⒁治聤耳出脓:蒲黄末,掺之。(摘自《圣惠方》)
⒂治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蒲黄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白鱼一钱。上药,都研令匀。用少许酒凋,敷重舌、口中疮上,日三用之。(摘自《圣惠方》蒲黄散)
⒃治丈夫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之。(摘自《千金方》
⒄治阴蚀:蒲黄二两,桐皮二两,甘草二两。凡三物,捣筛,粉创上。(摘自《令李方》蒲黄散)
⒅治脱肛:蒲黄二两。以猪脂和敷肛上,纳之。(摘自《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