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晨雾中,生长着一种被藏医奉为"药王"的奇异果实——毛诃子。这种橄榄科植物的金色果实表面布满细密绒毛,在阳光下闪烁着丝绸般的光泽,千百年来静静悬挂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枝头。作为藏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三果"之一,毛诃子与诃子、余甘子共同构成了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黄金组合。当地牧民至今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家有毛诃子,不惧百病侵",其树皮被用来鞣制经久耐用的皮革,果实则成为净化血液的天然良药。当我们将这枚皱褶分明的干果置于掌心时,仿佛能触摸到雪域高原的脉搏,感受到古老医学智慧在果实纹理间流淌的生命力。
【中药名】毛诃子(藏族习用药材)
【别名】毗黎勒、帕如拉、帕肉拉。
【类别】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位】使君子科毛诃子以果入药。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540~1350米的山坡阳处及疏林中。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
【性味归经】平,甘、涩。归经无。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
【主治】各种热症,泻痢,黄水病(藏医病名,非黄水疮),肝胆病,病后虚弱。
【文献】
①《晶珠本草》记载:“毛诃子治培根病、赤巴病、黄水病。先师巴保说:化味辛甘,利目生发。”
②《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
③《注医典》:“燥湿补胃,止泻软便等。治湿盛胃虚,腹泻,便秘等。”
【常用配伍】可配伍冰片、肉豆蔻、豆蔻、草果、天竺黄、红花、丁香、沉香等药同用。
【成分药理】主要醇提物可使犬胆汁分泌增加,胆汁内总同体含量也有明显增加;毛诃子乙醇提取物给狗注射,能使狗胆汁分泌增加,胆汁内总固体含量明显增加。诃子对小鼠艾氏腹水癌,中国小鼠腹水肉瘤,梭形细胞肉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煎汤3~9g,多入丸散服。
【使用禁忌】
【配伍选方】
①治肛门脱出:取适量毛诃子,用水煎汤,待凉后外洗肛门。(《拜地依药书》)
②治痔疮胀痛:取适量毛诃子,研成粉末,用凉开水制成敷剂敷于患处。(《药物之园》)
③治慢性腹泻:取适量毛诃子,炒黄,研成细粉,用开水冲服。(《药物之园》)
④血热,协日热:诃子、川楝子或毛诃子、栀子各200克,制成煮散剂。每次3~5克,每日1~3次,水煎服。(《后续医典》协日汤)
⑥治久泻久痢,或因久泻引起的脱肛等偏于热症者:配黄连、木香、甘草
毛诃子和诃子的区别:
毛诃子(藏族习用药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用于各种热症,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毛诃子肉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的功效。配肉蔻治、久痢,气滞腹满等症而偏寒者。配白芨、甘草、延胡索、莨菪子,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配黄连、木香、甘草治久泻久痢,或因久泻引起的脱肛等偏于热症者。
诃子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对痢疾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其原理可能为鞣质使菌体蛋白凝固;有收敛作用:对菌痢或肠炎所形成的粘膜溃疡有保护作用;还有解痉作用:诃子素具有类似罂粟硷的平滑肌解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