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易

石上柏的功效与作用-石上柏图片

在岭南潮湿的山涧边,一种贴着岩石生长的蕨类植物常被樵夫踩在脚下。当地人叫它"石上柏",因其叶片细密如柏,又总生在石缝之中。这不起眼的草药早在《岭南采药录》里就有记载,老药工们说它"味苦性凉,能解血中毒火"。雨季时,采药人会踩着青苔滑溜的溪石,用竹镊小心采集那些带着水珠的嫩茎。晒干后的石上柏会蜷曲成墨绿色的细丝,抓一把能闻到类似陈年茶叶的涩香。有意思的是,这种看似柔弱的植物总能在暴雨后最先挺直腰杆,叶片上的水珠映着山光,像缀着一串琉璃珠子。

石上柏的功效与作用-石上柏图片

【中药名】石上柏

【别名】大叶菜、梭罗草、地梭罗、金龙草、龙鳞草、地侧柏、虾麻叶、锅巴草、岩青、岩扁柏、过路蜈蚣、大凤尾草、地柏草。

【类别】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位】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

产地分布】生于密林下的酸性土壤上。主要产于我国西南南部及东南各地。

【性味归经】凉,甘、苦、涩。归肺、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抗癌,止血。

主治】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肺热咳嗽;乳腺炎;湿热黄疸;风湿痹痛;外伤出血,癌症.

【文献】《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抗癌,止血。主治癌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乳腺炎。”

成分药理】对小白鼠肉瘤-180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肝癌虽抑制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延长动物生存天数;对改善矽肺症状,阻止和延缓病变进展的疗效与克矽平相当,而副作用较小。

【用法用量】煎汤10-30克,鲜品倍量,均应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石上柏的功效与作用-石上柏图片

【配伍选方】

①治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石上柏30g,加猪瘦肉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肝炎:龙鳞草,兔儿菜,茶丝麻,菊花各30克,五爪金英10克,煎水服;

③治慢性肝炎:深绿卷柏、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咽喉肿痛:石上柏30g,一点红30g,八爪金龙15g,射干12g。水煎服;

⑤治刀伤,创伤出血:石上柏研细末,外敷患处;

⑥治风湿:大叶菜、瓦皮风等量。煎水熏洗。(《贵州民间药物》)

⑦治癌症,肝硬化:石上柏60g,瘦肉30~60g,或红枣数个。水煎服。

⑧治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石上柏30克,加猪瘦肉30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⑨治目赤肿痛:石上柏30克,千里光30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⑩治绒毛膜上皮癌、肺癌、咽喉癌及消化道癌症:石上柏300克。上药洗净,加水煎煮2次,每次各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静置24小时,过滤除去沉淀物,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成膏状,加入适量淀粉使成软材,制粒,干燥,压片。制得1000片,每片含原生药0.3克。口服,成人每次2.1克,每日3次。(《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石上柏片)



上一篇:毛诃子的功效与作用-毛诃子图片

下一篇:黄藤的功效与作用-黄藤图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内容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