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的药用价值:
㈠名称:芦根
㈡拼音:Lú Gēn。
㈢英文名:RHIZOMA PHRAGMITIS
㈣别名:芦柴根、顺江龙、水蓈蔃、芦通、芦茅根、芦芽根、苇根、苇子根、芦菰根、芦头 、甜梗子
㈤药材类别:根茎类
㈥入药部分: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㈦性味:甘,寒。
①《本草再新》记录: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②《药性论》记录:无毒。
③《别录》记录:味甘,寒。
④《陆川本草》记录:甘淡,微寒。
㈧归经:入肺、胃经。
①《要药分剂》记录:入肺、脾、肾三经。
②《得配本草》记录:入手少阴、太阴经血分。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记录:入肺、胃二经。
④《本草再新》记录:入肝、脾二经。
㈨各家论述:
1、《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述:《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2.《本草经疏》论述: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家有热,则小便频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
3.《本草纲目》论述: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芦根的营养价值:
化学成份:芦根含薏苡素,以及蛋白质5%、脂肪1%、碳水化物51%、天门冬酰胺0.1%。芦苇含纤维素48~54%、木质素约18.2%、木聚糖约12.4%、灰分2.8%。多糖水解产生D-木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另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以及苜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