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易

青蒿

青蒿的药用价值:

㈠名称:青蒿

㈡拼音:Qīnɡ Hāo

㈢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ANNUAE

㈣别名:臭青蒿、细叶蒿、苦蒿、细青蒿、草蒿子草青蒿、蒿子、臭蒿、香青蒿、香蒿、

㈤药材类别:全草类

㈥入药部分: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㈦性味:苦微辛,寒。 

①《本草正》记录:味苦微辛,性寒。

②《本草求寡》记录:味甘微辛,气寒,无毒。 

③《本经》记录:味苦,寒。 

㈧归经:入肝、胆经。 

①《本草新编》记录:入胄、肝、心、肾四经。

②《滇南本草》记录:入脾、胃。 

③《纲目》记录:少阳、厥阴血分。 

㈨各家论述:

①《重庆堂随笔》论述:"青蒿,专解湿热,而气芳香,故为湿温疫疠要药。又清肝、胆血分之伏热,故为女子淋带、小儿痉痢疳匿神剂,《本草》未言,特为发之。"

②《本经逢原》论述:"青蒿亦有两种,一种发于早春,叶青如绵茵陈,专泻丙丁之火,能利水道,与绵茵陈之性不甚相远;一种盛于夏秋,微黄似地肤子,为少阳、厥阴血分之药,茎紫者为良。"

③《本草新编》论述:"青蒿,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泄火热而不耗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无不宜也。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又青蒿之退阴火,退骨中之火也,然不独退骨中之火,即肌肤之火,未尝不共泻之也,故阴虚而又感邪者,最宜用耳。又青蒿最宜沙参、地骨皮共享,则泻阴火更捷,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

青蒿的药用价值

青蒿的营养价值:

青蒿内含化学成分如下:

倍半萜类内酯类:青蒿素系列化合物,如青蒿素,青蒿甲、乙,青蒿内酯等。

黄酮类:山柰黄素(山柰酚)、槲皮黄素。

继续阅读《青蒿的药用价值》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①清热燥湿

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常与黄芩、栀子、半夏、大黄、赤芍等同用。、

用于湿热病,多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生冷而致湿热壅滞肠中,症见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常与葛根、黄芩、白扁豆等同用。

用于风湿痹痛,可用本品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

②清热解暑

用于暑湿外感,发热无汗,可与连翘、香薷、滑石、甘草等同用。若小儿夏季发热,也可与地骨皮、白薇、知母等同用。

③清热退蒸

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④凉血止血

用于鼻衄、紫斑,治鼻衄可用鲜品捣汁加开水冲服,治紫斑可与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当归等同用。

药理作用

1.抗寄生虫作用:青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青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

2.抗菌作用: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抗疟作用: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兔心灌注表明,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静脉注射有降血压作用,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认为主要系对心脏的直接抑制所改。静脉注射20mg/kg青蒿素可抗乌头碱所致兔心律失常。

5.免疫作用:用小鼠足垫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兔疫特异玫瑰花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等4项免疫指标观察青蒿素的免疫作用,发现青蒿素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

6.解热作用:用蒸馏法制备的青蒿注射液,对百、白、破三联疫苗致热的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7.其它作用:青蒿琥酯能显着缩短小鼠戊巴比妥睡眼时间。青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蒿甲醚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的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

①《食疗本草》记录:"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②《唐本草》记录:"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③《本经》记录:"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④《本草拾遗》记录:"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⑤《纲目》记录:"治疟疾寒热。"

⑥《滇南本草》记录:"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⑦《日华子本草》记录:"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⑧《医林纂要》记录:"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⑨《生草药性备要》记录:"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本草新编》记录:"退暑热。"

青蒿的功能与主治

青蒿的应用与药方:

配伍应用

①配人参

青蒿善清虚热、退骨蒸;人参补气生津,为补虚要药,二药相伍,相辅相成,治虚热出汗最效。

②配地骨皮

青蒿人血分,清透邪热,退无汗骨蒸;地骨皮凉血退虚热,治有汗骨蒸。二药合用,清热除蒸,一清肝胆虚热,一清肺中伏火。

③配鳖甲

青蒿气味芬芳,性寒而不伤胃,既能达于表,透发肌间郁热,以清热去暑,又能人于里,升发舒脾,泄热杀虫;鳖甲为介虫之类,咸寒属阴,功专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清骨问之邪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青蒿得鳖甲可潜入阴分,以清伏邪;鳖甲得青蒿,可使阴分之邪达于肌表,具有较理想的滋阴透邪清热之效,清虚热伏邪之力增强,用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咳嗽等症及疟疾(包括恶性疟)兼见发热、脾脏肿大者以及温热病恢复期邪热伤阴、阴分余邪未清所致的暮热早凉、口干口渴、舌红少苔等,及不明原因的低热。

④配绿豆、西瓜衣

青蒿能除暑热,两瓜衣与绿豆为解暑常用药,三药相伍,治暑热外感最宜。

⑤配荷叶

青蒿善清热解暑,荷叶簿清暑利湿,二药相伍,大建清热涤暑之功,可用治暑热之疾。

⑥配茵陈蒿

二药皆入肝、胆二经,均具清湿热、退黄疸之功,其中青蒿偏于燥湿,茵陈蒿偏于利湿,相合为用,相辅同治矣。用治暑湿在于少阳。

⑦配黄芩

黄芩清泄胆腑邪热,青蒿芳香清透少阳邪热,合用相辅相成,清胆利湿,用治暑热成疟、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如蒿芩清胆汤。

附方

①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摘自《圣惠方》青蒿圆)

②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摘自《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③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摘自《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④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摘自《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⑤治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如常酿酒饮。(摘自《纲目》青蒿酒)

⑥治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摘自《补缺肘后方》)

⑦治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摘自《圣济总录》青蒿丸)

⑧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摘自《仁存堂经验方》)

⑨治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摘自《圣济总录》)

⑩治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作饼,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摘自《圣济总录》蒿豉丹)

⑾治少阳疟疾,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脉左弦,偏于热重者:青蒿三钱,知母二钱,桑叶二钱,鳖甲五钱,丹皮二钱,花粉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摘自《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⑿治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摘自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⒀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摘自《圣惠方》)

⒁治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摘自《卫生易简方》)

⒂治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摘自《永类钤方》)

⒃治金疮扑损:㈠青蒿捣封之。㈡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摘自《肘后方》)

⒄治蜂螯人:青蒿捣敷之。(摘自《补缺肘后方》)

⒅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摘自《济急仙方》)

继续阅读《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的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青蒿的炮制:

1.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

2.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青蒿的食用方法

青蒿的食用方法(药膳做法):

青蒿茶

原料:绿茶1-2克、青蒿10-15克。

用法:

1.将青蒿快速洗去灰尘,滤干,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刚烧开的沸水冲泡大半杯,立即加盖,5分钟后可饮。

2.头汁饮快尽,再泡再饮。

出处:民间验方。

功效:主治功能性低热。特别是对血虚低热者有独到的功效,长期低烧又査不出原因的,可常饮此茶作辅助治疗。

三叶青蒿茶

原料:青竹叶1把,鲜藿香叶30克,茶叶10克,青蒿15克。

用法:三味煎汤取汁冲泡茶叶即成。

出处:《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功效:用于中暑。

青蒿露

原料:青蒿60~120克。用法蒸露饮服。 

食用提示:代茶饮。 

功效作用:对阴虚虚热者尤为适宜。

青蒿粥

原料:鲜青蒿100克(干品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先将鲜青蒿洗净,绞烂取药汁30~60毫升。 

2、煮粳米粥,粥熟后,倒入青蒿汁(干品要先煎汁,再用汁煮粳米粥),加糖搅拌,再煮沸即可服食。

功效:本粥具有清热退烧的功效,适用于外感发热、阴虚发热、恶性疟疾的发热等。

青蒿酒

原料:青蒿2500g,糯米、酒曲各适量。

制法:将青蒿洗净、切碎,水煎取浓汁,糯米做饭,与酒曲一同按常法酿洒。酒熟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量服,勿醉,日服2次。附注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用治上述各症,均有一定效果。功效:清热凉血,解暑,退虚热。骨蒸潮热,无汗,夜热早凉,鼻出血,夏日感冒、黄疸,胸痞呕恶,小便不利等症。

杞子青蒿蒸甲鱼

原料:甲鱼1只(500克左右),枸杞子30克,地骨皮30克,青蒿9克,葱、姜、酒、冰糖适量。

做法:

1、先将甲鱼去内脏洗净。

2、再将枸杞子、葱、姜、酒、冰糖放入甲鱼腹中。 

3、用青蒿、地骨皮煎汤,取汤汁煮甲鱼1小时即可吃肉喝汤。

功效:本品具有滋阴清热之功效,对艾滋病低热患者有效。

继续阅读《青蒿的食用方法》

青蒿的副作用: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前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临床应用青蒿浸膏片治疗疟疾590例,仅3.4%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用青蒿素各种制剂治疗患者2089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动物实验及人体试服观察表明:青蒿中提得的抗疟有效部分及其有效单体青蒿素对动物及人体主要脏器均无明显影响。水混悬剂肌肉注射时局部可有轻微疼痛,亦有报道,使用青蒿素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

青蒿的副作用

青蒿的禁忌:

①《本草经疏》记录: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②《本草通玄》记录:胃虚者,不敢投也。

继续阅读《青蒿的副作用》

青蒿苗图片:

青蒿图片

青蒿图片:

青蒿图片

中药青蒿图片:

中药青蒿图片

中草药青蒿图片:

中草药青蒿图片

中药材青蒿图片:

中药材青蒿图片

继续阅读《青蒿图片》

青蒿的主要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山坡、路边、河岸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全球青蒿主产地为中国。其中,陕西、云南、河北等省都出产青蒿,品种上并没有多大差别,但关键在于青蒿素(Arteannuin)含量上的差异,如果青蒿素含量低于5‰,青蒿植株就没有工业提取价值。目前我国80%的青蒿相关产品几乎全部来自重庆市酉阳县,其青蒿素含量在8‰左右,部分植株甚至高达19‰。

青蒿产地

青蒿的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继续阅读《青蒿产地》


回到顶部